深圳“地庫孵化器”遭遇困境:燒錢不知何時是頭
深圳南山區的地庫孵化器內,一大早起,黃建豪就沒停過,拿著兩部手機,打接電話、微信聯絡,加上工作人員不時請示匯報,他恨不得能將自己分成幾個人用。
就在最近,黃建豪剛把自己“轉正”為地庫的實際負責人與大股東,他將要帶領這家陷入困境的眾創空間轉型,開始自己人生第三次創業。
“簡直就是燒錢,好長時間都備受煎熬”
半年以前,黃建豪還是入駐地庫的首批創業者及股東之一。每天除了處理好自己創業的事情之外,他還忙著為地庫的發展出謀劃策,協助幾位大股東做一些管理運營方面的事情。黃建豪告訴記者,那時候,地庫作為一家創業孵化器,位于南山區一個1000平方米的地下室內,總共有5個辦公室和70個開放工位,創始人們個個激情澎湃,一門心思想將這份事業做大做強。
但好景不長,地庫的運營就開始陷入窘境。“創業團隊沒招來幾個,每個月都在虧損,多的時候要虧將近15萬元,簡直就像燒錢,不知何時是個頭。”黃建豪說,那段時間自己備受煎熬。黃建豪只是地庫最小的股東,比他更難受的,還有地庫的幾位合伙人。他們經常會聚在一起開會,商討能夠解決地庫運營困難的辦法。
出乎意料的是,開會不僅沒能幫助地庫走出困境,反而引起了更多麻煩。
“大家都認為地庫出了問題,需要整改。但是如何改進,每個人都各執己見,誰也不肯服誰,矛盾也越來越多。”黃建豪說,就算有時候通過一項決定,也沒人能夠落實,一位負責外部資源對接的創始人因此退出團隊。
決策者們尚且如此,下面的工作人員們更是不知所措,“招來的實習生們很少能起到什么作用,有時候干脆整天無所事事。”而時間與資金都在一天天消耗。
最終,“燒光”百萬家底的地庫不得不在今年2月宣布“轉讓”。黃建豪于是主動出擊,接管了陷入困境的地庫,成為新的“掌舵人”。
“大家都沒有做孵化器的經驗”
選擇接手地庫,并非黃建豪的一時沖動。
在接手之前,黃建豪對地庫的發展現狀進行過分析,試圖找出阻礙地庫發展的原因。
“大家都沒有做孵化器的經驗,管理水平也不高,而且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。”黃建豪掰著指頭給記者分析地庫存在的問題:人員分工不明確,基本能力不足,許多人被擺在不適合自己的崗位上,起不到該起的作用。“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團隊,每個人都很重要,團隊成員的不適應,極大拖累了公司的發展。一切都是用人的問題。”
在黃建豪看來,地庫根本不像一個孵化器。“市面上的孵化器,要么有資金,要么有資源,或者兩者都有,而地庫則是兩者都缺。”這家由多人集資建立的孵化器,只有100來萬元的資金;除了最基本的服務外,很難給創業者提供高端的行業分析、資源對接等服務。不少創業者來了又走,各種服務也沒能產生效益。
“我雖然想了很多辦法,但是各種原因導致我也無從下手,力不從心。”黃建豪回憶說,畢竟他是小股東,很多事情并不方便推動。
所以當地庫被迫轉讓時,摩拳擦掌已久的黃建豪選擇接手。“我覺得,只要做好規劃定位,嚴格落實好創業時制定的各項制度,經營好地庫并不太難。”
“我對經營好地庫充滿信心”
對于地庫的未來,黃建豪早有規劃。
“我心目中的新地庫,應該是一個集教育、輕量化辦公和興趣班為一體的青年共享和學習社群平臺。”黃建豪說,雖然一切才剛起步,每個月要面臨十多萬元支出的壓力,而且在招人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,但他對此已有心理準備。
目前,黃建豪暫停了自己手頭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地庫的轉型發展中來。他四處聯系裝修公司,準備將地庫重新規劃一番。他已經決定要放棄地庫過去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,“弱化它的孵化器屬性”,準備將其打造成為輕量化辦公場所和工作室。
“弱化”并不代表放棄。在黃建豪的規劃里,地庫未來依然有一部分地方會留給創業者,但是這些地方不像孵化器,更像是辦公室。“我會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地庫現有的創業團隊,剩下的地方將進行改造,用于商業化發展。”黃建豪稱,他依然會保留“地庫”這個品牌,但是會將此前的服務進行升級。
此前,黃建豪在地庫做一個名為“貝殼廚房”的項目,主要方向是線上賣蛋糕,線下為烘焙愛好者們提供廚藝培訓。現在,黃建豪準備將這個點子做大,將其并入到整個地庫的規劃運營中去。未來,他還要進一步提供插花、音樂等方面的培訓。
黃建豪認為,像地庫這種比較偏重線下的服務,最主要的是有長遠的規劃和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。“我已經做好了相應準備。地庫是個十分有價值的場所,我對經營好它充滿信心。”
就在最近,黃建豪剛把自己“轉正”為地庫的實際負責人與大股東,他將要帶領這家陷入困境的眾創空間轉型,開始自己人生第三次創業。
“簡直就是燒錢,好長時間都備受煎熬”
半年以前,黃建豪還是入駐地庫的首批創業者及股東之一。每天除了處理好自己創業的事情之外,他還忙著為地庫的發展出謀劃策,協助幾位大股東做一些管理運營方面的事情。黃建豪告訴記者,那時候,地庫作為一家創業孵化器,位于南山區一個1000平方米的地下室內,總共有5個辦公室和70個開放工位,創始人們個個激情澎湃,一門心思想將這份事業做大做強。
但好景不長,地庫的運營就開始陷入窘境。“創業團隊沒招來幾個,每個月都在虧損,多的時候要虧將近15萬元,簡直就像燒錢,不知何時是個頭。”黃建豪說,那段時間自己備受煎熬。黃建豪只是地庫最小的股東,比他更難受的,還有地庫的幾位合伙人。他們經常會聚在一起開會,商討能夠解決地庫運營困難的辦法。
出乎意料的是,開會不僅沒能幫助地庫走出困境,反而引起了更多麻煩。
“大家都認為地庫出了問題,需要整改。但是如何改進,每個人都各執己見,誰也不肯服誰,矛盾也越來越多。”黃建豪說,就算有時候通過一項決定,也沒人能夠落實,一位負責外部資源對接的創始人因此退出團隊。
決策者們尚且如此,下面的工作人員們更是不知所措,“招來的實習生們很少能起到什么作用,有時候干脆整天無所事事。”而時間與資金都在一天天消耗。
最終,“燒光”百萬家底的地庫不得不在今年2月宣布“轉讓”。黃建豪于是主動出擊,接管了陷入困境的地庫,成為新的“掌舵人”。
“大家都沒有做孵化器的經驗”
選擇接手地庫,并非黃建豪的一時沖動。
在接手之前,黃建豪對地庫的發展現狀進行過分析,試圖找出阻礙地庫發展的原因。
“大家都沒有做孵化器的經驗,管理水平也不高,而且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。”黃建豪掰著指頭給記者分析地庫存在的問題:人員分工不明確,基本能力不足,許多人被擺在不適合自己的崗位上,起不到該起的作用。“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團隊,每個人都很重要,團隊成員的不適應,極大拖累了公司的發展。一切都是用人的問題。”
在黃建豪看來,地庫根本不像一個孵化器。“市面上的孵化器,要么有資金,要么有資源,或者兩者都有,而地庫則是兩者都缺。”這家由多人集資建立的孵化器,只有100來萬元的資金;除了最基本的服務外,很難給創業者提供高端的行業分析、資源對接等服務。不少創業者來了又走,各種服務也沒能產生效益。
“我雖然想了很多辦法,但是各種原因導致我也無從下手,力不從心。”黃建豪回憶說,畢竟他是小股東,很多事情并不方便推動。
所以當地庫被迫轉讓時,摩拳擦掌已久的黃建豪選擇接手。“我覺得,只要做好規劃定位,嚴格落實好創業時制定的各項制度,經營好地庫并不太難。”
“我對經營好地庫充滿信心”
對于地庫的未來,黃建豪早有規劃。
“我心目中的新地庫,應該是一個集教育、輕量化辦公和興趣班為一體的青年共享和學習社群平臺。”黃建豪說,雖然一切才剛起步,每個月要面臨十多萬元支出的壓力,而且在招人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,但他對此已有心理準備。
目前,黃建豪暫停了自己手頭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地庫的轉型發展中來。他四處聯系裝修公司,準備將地庫重新規劃一番。他已經決定要放棄地庫過去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,“弱化它的孵化器屬性”,準備將其打造成為輕量化辦公場所和工作室。
“弱化”并不代表放棄。在黃建豪的規劃里,地庫未來依然有一部分地方會留給創業者,但是這些地方不像孵化器,更像是辦公室。“我會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地庫現有的創業團隊,剩下的地方將進行改造,用于商業化發展。”黃建豪稱,他依然會保留“地庫”這個品牌,但是會將此前的服務進行升級。
此前,黃建豪在地庫做一個名為“貝殼廚房”的項目,主要方向是線上賣蛋糕,線下為烘焙愛好者們提供廚藝培訓。現在,黃建豪準備將這個點子做大,將其并入到整個地庫的規劃運營中去。未來,他還要進一步提供插花、音樂等方面的培訓。
黃建豪認為,像地庫這種比較偏重線下的服務,最主要的是有長遠的規劃和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。“我已經做好了相應準備。地庫是個十分有價值的場所,我對經營好它充滿信心。”
?